12月6日上午,晴。陽光溫暖地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北京工商大學阜成路校園東區禮堂里,梁小民教授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講座正在進行。梁教授是北京工商大學校友會主辦的“合力同心”校友講壇的首位主講校友。
經濟學界的“流行歌手”
梁小民將在中國普及經濟學視為己任,他愿意用更易于大眾接受的方式去講解經濟學,被業界稱為“流行歌手”。他現在在多所大學擔任EMBA班的授課,他到浙江講宏觀經濟形勢下民營企業的出路;到煙草部門分析行業的發展;到昆明為市政府指點應對政策。
“我認為他名字中的‘小民’就是說梁教授是‘小民經濟學家’,為老百姓說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德勇這樣理解梁小民這位大眾的經濟學家。
此外,梁教授為十幾家媒體做專欄。他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整理成冊出版各種經濟學書籍。其中,《寓言中的經濟學》一書已在韓國出版發行。“書被譯成韓語,一句都看不懂了。”梁教授笑著告訴記者。
高空中的“金卡VIP”
梁教授奔走于各個大學之間,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據梁教授回憶,他每年坐100多趟飛機,平均每月五趟,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就飛了8趟。梁教授也因此得到了國航“白金卡”,而獲得該卡的用戶一年要在空中飛十萬公里以上。
不僅如此,對于南航、東航、海航等航空公司的“金卡”,梁教授也應有盡有。楊德勇說:“我好幾次在飛機上看到梁老師。”說到這兒,兩人不禁相對笑了起來。
靜待飛機的“讀書者”
當被問及是如何使書本上的經濟學理論生動起來的時候,梁教授說他非常喜歡看書,看得多,聯想的就豐富。他平均每年讀書達一百多本。梁教授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談,那么他的時候是來自哪里呢?
“由于飛機經常晚點,我都是在等飛機的時間里讀書,有一次我在上海機場呆了一宿。飛機晚點也不著急,出去是讀書的最好時機。”回憶起讀書的情景,梁老師露出了幸福的笑容。除了讀書,他每月看將近40份報刊。梁教授獲取的信息主要是從這里邊來的。
重返工商的“老校友”
梁教授在1991年與工商“結緣”。他從北大來到了當時的北京商學院,因為學校為他提供了“3+1”即三室一廳加一室一廳的住房,解決住房小的燃眉之急,同時也讓他擁有了讀書的空間。
作為工商的老校友、老朋友,在談及對學校發展建議時,梁教授語重心長地說:“學校的各方面發展很不錯,是78年第一批碩士點,但遺憾的是還沒成為博士點,學校還應以教師為主,提高教師隊伍整體質量,帶動科研、教學的發展。”
對于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梁教授建議說:“工商學子應爭做實用型、技術型人才,我有很多學生和我說過,企業需要人,但不一定招的到,因為你的能力和企業的需求不一致,屬于結構性實業,學的東西用不上,企業需要的沒有。所以大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兩種能力:一個是社會交往能力,二是實際工作能力。以盡快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人物小傳:梁小民,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工商大學教授。1943年8月出生于山西。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1994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北京商學院(現北京工商大學)。兼任國務院特邀監察員,國家價格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評委,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從事當代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譯有《經濟學原理》(曼昆著)、《經濟學》(邁克爾·帕金著)等專著、譯著教科書50余種,著有《經濟學是什么》、《小民讀書》、《小民談市場》、《小民說話》、《我說》、《我談》、《我看》、《黑板上的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縱橫談》、《宏觀經濟學縱橫談》、《書生議事》《寓言中的經濟學》等。(蔡迪蘇紅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