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北京首批大學生受封“村官”。今年7月,這批走進農村的大學生“村官”基本任期已滿。合同期滿后的去處,成為了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半數“村官”擔憂前途
從2007年開始,北京大學生“村官”心理成長課題組立項,對大學生“村官”整體狀況進行了調研。
學歷構成 “村官”65%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士381名、博士1名。由于農村的環(huán)境與學校的環(huán)境有較大落差,加上大多數大學生村官是非農林院校、非農林專業(yè)畢業(yè),相當一部分“村官”在工作、生活、心理上都遇到不少困難。
報名原因 56%的人是為了到基層鍛煉,37%的人是為走進農村了解民情,23%的人對“三農”問題抱有熱情。另有47%的人選擇當“村官”是因為“工作不好找,先就業(yè)再說”。
村民接受度 77%的大學生“村官”認為自己受到了當地村民歡迎,79%的大學生“村官”表示受到了當地各級領導的歡迎。
生活狀態(tài) 大學生“村官”反映最多的是缺乏娛樂和交流。其中,表示生活單調的占70%,表示孤獨的28%,另有25%“村官”對物質條件表示不滿意。
未來選擇 51%大學生“村官”憂慮最多的是以后的去處。有12%的人選擇續(xù)聘繼續(xù)留在農村工作;一部分想報考國家公務員、研究生的“村官”,擔心在農村復習準備不足考不上。
《競報》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