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盛洲研究員首先回顧了30年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二、農村流通體制改革。三、農村財稅體制改革(廢除農業稅)。四、糧食生產力上升。五、農村經濟全面繁榮。
接著,潘盛洲研究員指出了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仍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村經營體制和城鄉統籌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經過30年改革開放,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微觀基礎和宏觀基礎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我們必須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創新完善農村經營體制,開辟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質,是注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當前的“三化”現象(即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和農村空心化)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二是由于大量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由農村流向城市,農產品供給的壓力仍然較大。三是城鄉差距大,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公共服務發展水平低。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5%,為1985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鄉居民收入比卻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達到9646元,是改革開放以來差距最大的一年。另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不能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不能滿足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的一個“瓶頸”。四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法治建設落后。
潘盛洲研究員演講深刻具體,針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其精辟的分析贏得了師生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