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貸危機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對中國是一個重要的警示。11月5日下午,財政部部長助理朱光耀應邀來我校做了題為“國際金融危機的起源、特點、影響及對策”的報告,報告會由黨委副書記盧思鋒主持。學校黨委理論中心組成員、全體中層干部、教師代表、研究生代表、學生代表1200人在良鄉校區學術報告廳A廳聆聽了朱光耀助理關于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動蕩以及我國采取的對策分析的精彩見解,報告會場氣氛熱烈。
朱光耀說,從金融安全和金融目標來看,研究美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帶來的問題,健全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他介紹說,美國的次貸危機,是一場很嚴重的危機,其性質和形式,是過去美國和全世界都沒有經歷過的。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很大的金融泡沫。在金融不斷創新的情況下,美國的金融監管當局,沒有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和政策手段加強監管。一方面是大量的金融創新,另一方面是沒有相應的監管跟上。這實際上是這次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結合我國的情況,朱光耀指出,要充分認識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對中國金融安全的警示。我國金融將長期面臨短期資本流入的壓力,同時,我國的金融將要在相當長的階段面對不穩定的國際金融市場。從長期看,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首先來自于金融全球化,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開發,虛擬經濟的無限膨脹,金融泡沫的迅速積累,投機資本的非法流動,對沖資金的肆意干擾,這些都對我們的宏觀經濟調控和運作形成了挑戰。
演講結束后,朱光耀回答了聽眾有關各國央行應對危機的舉措及中國銀行的動作、危機對我國GDP組成的影響、危機對中國的“危”與“機”、危機對明年中國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影響等問題,表示,中國政府信守加入世貿組織時有關市場準入的承諾,增進同外國金融機構的合作,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實現投資渠道多樣化。他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金融市場不斷完善,金融安全度不斷提高,但是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尚未根本解決。隨著融入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深,國內國際的融合度越來越高。中國要有一個明確的金融安全目標,要盡可能地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他特別談到,把中國的事情辦好,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經過“十一五”時期的發展,中國的經濟總量和質量將發生巨大變化,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推動力,綜合國力的快速發展必然使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的大舞臺上有更大的話語權,從而更多地參與到世界經濟游戲規則的制定和修訂中去,世界將更加重視中國的作用和影響。
特別提示:朱光耀先生是我校78級校友,值此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不僅應邀回母校做了關于國際金融形勢的報告,還特別接受了校長譚向勇頒發的兼職教授聘書。
本次報告會的光盤近期將制作完成,并作為形勢與政策教育的資料在全校進行學習。
相關鏈接:朱光耀簡歷
朱光耀,男,漢族,1953年7月生,現任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朱光耀先生本科畢業于原北京商學院,研究生畢業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現為財科所博士生導師。
朱光耀先生于1988年至1992年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學會秘書處秘書(副處長級),1992年至1993年任財政部世界銀行司能源工交處副處長,1993年至1994年任財政部世界銀行司農業處處長,1994年至1996年任駐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其間:1995年至1996年任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副司長級干部),1997年至1998年分別任財政部國債金融司副司長、國際司副司長,1998年至2001年任財政部國際司司長,2001年至2004年任駐世界銀行中國執行董事,2004年至2007年2月任財政部國際司司長,2007年2月至現在任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
朱光耀先生長期從事對外財經交流與合作,活躍于國際金融領域,著有《中國對外財經合作發展脈絡》、《金融危機.經濟安全與政府債務政策》、《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財政金融政策調節機制和對華經濟關系展望》等專著和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文章幾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