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攝像機、一盤帶子、一臺電腦是他全部的裝備。
攝像、剪片、編輯視頻是他暑假生活的全部內容。
“謙虛”、“努力”、“隨和”是朋友們形容他時用的最多的詞語。
他就是一直跟隨我校國慶訓練大隊、同樣在烈日下忙碌的校記者團電視臺攝像記者呂夢一。
由于記者聯系到他時他已經回家,無法當面采訪。所以采訪是在QQ上進行的。“采訪最重要的一點是氣氛,我跟你聊天吧”這是他對記者說的第一句話,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體現出了他對記者的支持和理解。帶著一份感謝和期待,我們開始了朋友之間的聊天。
忘我工作,不怕辛苦
“不怕苦”、“干實事”、“很努力”是他的朋友形容他時用的最多的詞語。而他也確實當之無愧。自從加入國慶訓練大隊的報道小組,他的辛勞絕不遜于方陣中的任何一個同學。為了記錄我校國慶訓練大隊訓練的一點一滴,他不僅要與參訓隊員一同頂烈日,扛酷暑,還要比他們起床更早,睡得更晚。白天,認真訓練的隊員們旁邊總有他扛著機器拍攝的身影。晚上,當參訓隊員都已經休息時,他還在視頻制作室里剪輯當天拍好的視頻。前天,為了拍攝學校飯堂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凌晨3點就來到食堂拍攝記錄。“我看到的師傅們都是很可愛的人,辛勤的工作,悶熱的高溫環境,頻繁高強度的工作,我要讓大家充分地了解師傅們的艱辛,雖然有時候大鍋飯可能不對胃口,但我們不能磨滅師傅們的辛勤成果。”這是記者在提到這件事時他回過來的話。很簡單,很樸實卻讓人很感動。
熬一通宵,趕制視頻
為了讓參訓隊員和家長們能及時地看到訓練情況,電視臺承擔了在兩天內制作一個訓練視頻的任務。時間很緊,為了按時完成任務,他硬是熬通霄把需要的視頻導了出來。最后,經過電視臺同學的一起努力,視頻制作出來,得到了校領導極高的肯定。當記者問到是什么原因支撐他在很疲憊的情況下熬了一夜時,他這樣寫到:“讓大家能看到訓練時的情況,既是回憶,又會很激動,我們力所能及,就要做好。”
位置不一樣,但目的一樣
呂夢一沒有站進隊列中但卻同樣用自己的行動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每天只有四、五個小時的睡眠,長時間扛著沉重的攝像機,和其他人一樣忍受高溫,看起來似乎他的工作比參加隊列還要累。“如果有機會讓你重新選擇,你是會走進隊列還是會繼續現在的工作?”“真的是各占50%,因為這兩件事本就是一件事,都是為了國家和學校做出自己微不足道的貢獻,但是不過做什么我都會盡全力去完成”這是他給記者的答案,也是他給祖國和學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