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和遂寧綠色經濟研究院編制的《全球100個國家國際貿易投資風險指數和風險評級》和中國第一個《中國流通指數》在京發布。經濟學院李書友副院長及來自校外的十余位專家及媒體記者參加了此次發布會。經濟學院季鑄教授對兩個指數進行了具體介紹并回答了相關記者提問。
《全球100個國家國際貿易投資風險指數和風險評級》從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政策風險和支付風險四個方面系統分析了2008年全球100個國家的國際貿易投資風險狀況,并對2010年全球國際貿易投資風險提出預警。今年,在國家貿易投資綜合風險指數基礎上,新增全球100個國家經濟風險評級和國家債務風險評級。劃定10個評級檔次,從高到低依次為AAA、AA、A、BBB、BB、B、CCC、CC、C、D等10個級別,級別越高,抵抗國際貿易投資風險的能力越強。報告以全球67個國家為樣本,對各國經濟形態及經濟復蘇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2009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率先復蘇,世界經濟復蘇列車啟動。從大洲來看,北美洲、大洋洲目前的經濟復蘇跡象強烈,歐洲處于經濟緊縮的國家比例比其它大洲要高,多數國家仍處于經濟衰退中,預計要實現全面復蘇仍需一段時間;同時,一些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較少受到這場經濟危機的影響。2010年將陸續進入復蘇過程,世界經濟也將進入周期上升過程。
《中國流通指數》報告全面系統分析了中國宏觀經濟、農業流通、工業流通、服務流通、金融流通、國際流通六領域運行總量、速度、結構、變化趨勢,提出了促進中國流通發展的戰略與建議。報告顯示,在世界經濟危機沖擊下,中國市場信號失靈,目前中國經濟處于經濟增長、生產過剩為特征的經濟實脹。
發布會建議,中國的未來發展應當完善、加強中國流通體系建設,完善市場機制,加強流通領域的政策引導,促進中國流通水平的提高和全面發展。同時,轉向需求空間巨大的服務經濟,通過“結構增長+服務經濟”解決經濟增長、市場過剩為特征的經濟實脹,解決資源環境、社會就業、教育發展、醫療保障等社會經濟難題,真正走上效率、和諧、持續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