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夜晚和風習習,校園掩映在樹影婆娑中,顯得格外安靜。同學們陸續來到了圖書館、自習室,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享受著讀書的樂趣。燈光下,是一個個勤學的身影,是莘莘學子們無限的夢想。
圖書館篇
小窗口,大世界
圖書館剛入門口的地方擺放了一臺電子讀報器,來自廣告設計09的劉寬正在聚精會神地“翻”看《新京報》。劉寬告訴記者,他只要有空過來就會來看看電子報,談道為什么會如此喜歡看新聞時他笑了笑說道,“不關心時事的廣告人,不是好的廣告人。”
報刊閱覽室每天都會為大家提供豐富的最新的報紙、刊物,經常來看報紙的來自注會班的王項玉告訴記者,她平時最喜歡看《中國青年報》,“這上面有比較客觀公正的評論,很吸引我。”記者還發現,她在看報的同時會在一個小本子上記下自己認為報紙上說得精彩以及自己還比較薄弱的知識,以便自己以后查找相關資料來豐富自己。
小沙發,大舞臺
圖書館一樓的沙發上,圍坐著不少同學。“好,我們今天來初步定一下策劃的方案,然后再分下工。”來自金融班的郝爽同學一邊抱著電腦給大家看相關資料,一邊組織同學討論著關于“希望工程”激勵行動。他們想把好的電影帶到山區,為山區的孩子們播放好看的電影。“我們希望窮苦的孩子也可以看到精彩的電影,看到外面的世界。”來自金融班的馮香菊動情地說道。同時,在沙發的另一邊,來自工商108的同學也在圍成了一圈在激烈地討論著生產運作課的小組作業。
小書本,大夢想
因為有目標,所以執著,因為有目標,所以不言枯燥。來自金融101的李舒萍自從本學期決定考證券從業資格證以來,每天都會來圖書館學習,與好友相互督促著,累了,就賞賞古詩,品讀一下恬靜的意蘊。考研,是圖書館夜以繼日奮斗學子永不過時的話題,一句習慣了圖書館學習的生活,讓他們對圖書館日益依賴。考四六級、雅思、GRE、GMAT、托福,圖書館里也有那么一些身影在苦讀英語,堅持每天來圖書館背背單詞,做做練習,不逼自己一把怎么行?學累了,就翻翻課外書,放松一下,偶爾出去跑個步,卸下疲憊。晚上的圖書館是大部分工商學子心中最向往的圣地!
圖書館閱覽部的劉興盼主任向我們介紹說,“每天都會有很多同學來圖書館學習,從下午3:10到晚上閉館,是圖書館人流量最大的時候,圖書館能提供2000個座位,但幾乎每個閱覽室上座率都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圖書館是我校同學人流量較大的地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一整年出入圖書館的人次達到97萬,平均每天約有4千人次進出圖書館。為方便學生晚間學習,圖書館增加了開放的閱覽室,目前,共有8個閱覽室晚間開放,其中電子閱覽室、報刊閱覽室開放到晚上九點,另有6個閱覽室開放到晚上11點。
自習室篇
文二樓二層的樓道里,沒有了白日的喧鬧與浮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夜晚的安寧與平靜。每間自習室都坐著埋頭苦讀的學生,或奮筆疾書抄寫筆記,或用電腦寫論文或做作業,無論教室里人多人少,沒有人東張西望或閑聊。
“每天晚上,教室里基本百分之七八十的座位都會有人。”一名大三信息專業的同學說。她今晚上完課后來到文二上自習。
大二機械專業的黃基寧從大一下學期開始每天都來文二樓的自習室學習。“這里比圖書館更安靜,而且可以靠窗子坐,空氣比較流通。”她笑著說,“我從高中就習慣了上晚自習,而且我想考研,這個習慣也一直沒有丟下。在這里學習讓我感覺時間也更加充裕。”
王堯,一名同樣有著考研目標的大二電信專業的同學,則表示自己吃過晚飯就會和同學到自習室學習。“專業課其實還挺難的,所以要多學習。”他笑了笑。
“馬上就要考四級了,自己的英語成績不是很好,所以趁著晚上這個時間來好好背背單詞,把英語成績提一提。” 一位來自藝術與傳媒學院大二的學生笑著告訴記者。
安靜的樓道只有學生奮進的身影,除了偶爾出來接水的同學匆匆的腳步聲和壓低音量接電話的聲音,沒有同學舍得浪費時間。
據教務處負責教學運行和教學服務的老師介紹,目前良鄉校區共有約80個教室,為方便同學晚上學習,現在每天開放文2樓二層的18個教室作為自習室,如果自習的同學比較多,還會根據情況增加和調整開放的教室,全力以赴支持同學們的學習。
除了圖書館和自習室之外,有的同學也會選擇在宿舍學習。宿舍里同學們有的在鍛煉英語聽力,有的翻看名人傳記,有的瀏覽網站搜集資料……采訪中我們也看到一些同學三三兩兩地在一起研討作業,他們說,有時候他們也會一起去教室,同宿舍的同學一起上晚自習,有利于在共同的學習環境下養成良好的習慣,互相督促,提高時間的利用率,也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和感情。
觀察,閱讀,選擇,堅持......點點繁星,點亮漆黑的夜空,奮斗的身影,裝扮青春的年華,趕路人腳步匆匆,愿他們帶著夢想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