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4年至今,我校共有108名在校生從學校應征入伍,目前仍有69名學生正在部隊服現役。這些學生告別了繁華的都市、多彩的大學校園,毅然地選擇了“攜筆從戎,報效祖國”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去追逐兒時曾埋藏在他們心底的軍旅夢。
“兒行千里母擔憂”,在學校老師眼中,這些學生就像孩子一樣。雖遠在千里之外,老師們仍牽掛著他們的衣食起居、喜怒哀樂。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校入伍學生在部隊服役情況,讓入伍學生及家屬充分感受到學校的關懷,學生處(武裝部)組織各相關學院在5月26日至27日期間慰問了我校在河南武警服役的8名學生。
為提高慰問效率,慰問團隊分成三個小組。學生處、經濟學院為一組前往河南洛陽地區慰問;法學院、計信學院及西城武裝部神洪偉參謀為一組前往河南三門峽地區慰問;食品學院、材機學院及藝傳學院為一組前往河南信陽地區慰問。本文記錄了有關學院輔導員們此行的所感、所思、所想。
法學院輔導員尹航:“即使再難走的山路,我都會堅持走下去”
這是我經歷的最特別、最艱苦的一次慰問。在大學擔任輔導員,我每天都在處理不同的學生事務,在瑣碎細微中感受著學生的成長。然而,沒有一次經歷像今天一樣,讓我為學生成長的巨大蛻變而振奮,也為自己作為輔導員,能夠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他們力量而倍感自豪。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還會再來部隊看望我的學生!
5月26日早晨,鄭州下著大雨,我們三門峽方向的小組成員提著很重的慰問品,一路奔向火車站。路途中,我接到了若干個來自李鑫(原法學092班學生)的電話,他頻繁的向我詢問什么時候能到,電話中,我能夠感受到他的興奮、感激、焦急。
一個半小時后,列車到了三門峽南站,雨過天晴,已近中午。前來接站的當地武裝部的同志說,距離李鑫的中隊駐地還有20多公里的路程。而且,鄉下路況極其糟糕,剛下過暴雨,車輛幾乎無法通行。怎么辦?我和曹璐婷相視一笑:走!
我們沒有顧得上吃飯,開始了20公里的跋涉。泥濘的山路,兩旁是采石場和一些廢棄工廠。隨行的車子劇烈顛簸,如行駛在驚濤駭浪中,終于不得不停了下來。然后,我開始經歷我人生中走過的最難走的一段路,一腳一滑,鞋子被泥巴粘掉了無數次……但為了見到學生,即使再難走的山路,我都會堅持走下去!將近2個小時的“戰斗”,我終于見到了快兩年未見的學生--李鑫。
其實路途上設想了很多跟李鑫見面的場景,我想,他一定會哭,或者我會哭。但是,見面后,他跑過來,靦腆地微笑著,向我們敬禮,我一下感受到,兩年過去了,這個大男孩高了,瘦了,也成熟了。我回憶起兩年前,那時候他還是班長,還經常來我辦公室找我談心,那個愛笑的大男孩常常會開玩笑的叫我“尹老大”,那個熱愛集體的大男孩在各種集體活動上沖在最前方,那個稚氣的大男孩曾經會因為我的幾句批評而耍小脾氣……
我問他每天都做些什么。他說:其實,生活確實很枯燥,他們中隊的具體職責是看守當地的監獄,曾經還被分配到黃河岸畔在京廣鐵路線上看大橋,荒郊野外一天都難見到個人影,寂寞是不可避免的。但遠離喧囂,心也更加沉靜。“京廣鐵路一頭連著天安門,一頭連著五大洋,守橋責任重于泰山。在這里,我經常會回憶起校園的生活,回想起某個片段某個場景。有的時候經常會夢見自己坐在教室里上課,有的時候還會夢見在考試。” 部隊里每天晚上都要輪流站哨,每一次他站哨時,總會想起自己班里的同學,回憶著誰叫什么名字,住在哪個寢室。“冬天,站崗的時候特別冷,人凍的發抖,我們班45個人,細細回憶一遍,也就差不多熬過去了。有的時候,在鐵路邊站崗,想著想著,呼嘯而過的火車又將我拉回了現實,我懷念在學校的生活,也珍惜在部隊的每一天。”
李鑫身高1米96,熱愛運動的他在學校時就曾代表學校參加過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進入部隊后,他的這項才能很快就被得到了施展,他多次代表中隊參加籃球比賽。“通過在部隊的訓練生活,我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精神狀態也很好。平時,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如拉歌、籃球賽等,進一步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心理素質和團結協作意識。”
雖然當兵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但在這段時間里,他學會了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F在的他,更加的成熟、穩健,更加的珍惜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他所講的這些片段只是兩年軍旅生涯的一個縮影,它們交織在一起,不斷沖擊、撫慰著他的心靈,讓他在困難與成功中成長、成熟。我想,是生命中不一樣的經歷和體會給了他力量,當經受了苦與累的洗禮之后,才能真正的領會到人生的內涵,就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頑強拼搏、無私奉獻。李鑫說,他喜歡部隊,熱愛他的軍營,因為那里使你有了睿智的頭腦、健壯的體魄和豐富的閱歷。
帶著綠色的渴望,把校徽收進行囊。告別菁菁校園,來到夢想開始的地方。2011年,當李鑫第一次跟我說他要去參軍的時候,我從他的眼中看出他的堅定和執著。我相信,兩年的軍旅生活,必定讓他收獲很多,有許多事、許多人,定會在他的軍旅生涯和生命履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計信學院輔導員曹璐婷:“絕不讓孩子們失望”
25日晚,鄭州迎接我們的是一場清涼的特大暴雨!26日清晨,大雨依舊下個不停。這讓我們租車前往各地的計劃化為泡影。
我的學生高振和法學院的李鑫同在三門峽地區。在與部隊的同志聯系時我們才得知,雖然兩個學生都在三門峽地區,但相隔很遠,一天之內很難兩個地方都走到。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簡直心急如焚,想到之前和學生們聯系時,他們發的熱情洋溢的短信,想到他們說聽到我們要來好幾天激動的睡不著覺……想到這些,我們不約而同地說,無論距離有多遠,無論道路有多艱難,絕不能讓孩子們失望,今天一定要看到這兩個學生!我們趕緊上網搜索路線,最終選擇了一個最有可能性完成任務,也是最快的行程路線。
火車、汽車、再火車、再倒汽車……幾經周折,下午四點鐘我們終于到達了高振服役部隊的所在地——靈寶市陽平鎮。剛興奮了一分鐘,可是新的困難又來了。通往部隊的道路,本來十分鐘車程就能到達,可由于道路施工,再加上接連幾天的大暴雨,讓本就不太好走的路變得泥濘不堪。“自古華山一條路”,我們橫下心,決定徒步前進。在步行了五公里后,我們遠遠的看到了綠色的一排營房,大門口站立著一個身著軍裝,瘦瘦高高的戰士,我知道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激動女地向他揮了揮手,喊了聲高振,那個男孩也看到了我,非常興奮的向我跑過來,“老師,你來啦!”我抑制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就這樣,我們就像兩個久未見面老朋友一樣聊了起來。
接待我們的是高振的連長和指導員。連長告訴我們,高振表現非常優秀,如今已經當上了班長。除了日常訓練外,還負責守衛軍火庫。來到部隊的兩年時間里,他幾乎從來沒有走出過部隊大門,沒有見到過父母朋友。我問高振,在大四的時候才選擇出來當兵,條件又這么艱苦,有沒有后悔過?他告訴我:“當兵是我從小的夢想,能夠實現使我的幸運。好男兒當保家衛國,這點苦算設么。我從沒有后悔過!我為我的選擇感到驕傲!”看著他堅毅的眼神,我無比動容。
27日上午,由學生處呂素香處長帶隊,我們又來到河南省武警總隊看望在文工團服役的兩名女兵--我們學院的張燕和藝傳學院的鄧凱月。張燕是我帶的學生,在學校時就表現除了突出的藝術才華。新兵連訓練時,原本不是文藝兵的她憑借自己扎實的舞蹈功底,非常榮幸地被選為河南武警總隊文工團的一員。見到張燕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比以前變得更加成熟了,經過兩年的磨練,穩重中透著爽朗。她十分開心的告訴我,她在入伍后的第八個月就擔任了班長,并且在四月份軍校預考中獲得了河南省武警總隊第一名的好成績。也許以后會選擇上軍校而離開北工商,但北工商是她永遠的母校。
這次河南之行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部隊真的是個鍛煉人的大熔爐??吹綄W生們身上濃濃的軍人氣質,讓我對他們兩年的部隊生活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當兵不是一時的沖動,它需要一種堅持,更要能守得住寂寞。我也會把這種精神帶回學院,鼓勵更多的立志從軍的學生加入這個集體。
材料與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周黎:你的青春,我們的榜樣
材機學院的陳明福和食品學院的王亞文是我們此次河南信陽之行所要探望的對象。來到部隊,我欣喜的看到兩名可愛的學生經過一年半部隊的培養鍛煉,成熟、穩重、果敢、剛強成為他們身上新的符號。
陳明福是武警信陽息縣支隊的一名文書,負責支隊的宣傳工作。記得他入伍之前,連寫個請假條都要問老師怎么寫。如今,他不僅為部隊思想教育工作積極出謀劃策,并撰寫多篇新聞稿,入伍期間累計發表稿件37篇,被領導稱贊為“宣傳達人。”
當我問起是否后悔當初的選擇時,陳明福說:“我差點當了逃兵!”新兵連訓練非常辛苦,早上5點就起床,一直訓練到晚上11點。有些人選擇了當逃兵,我當時也曾動搖過,甚至有點想放棄。但是,當我想到臨行前學校的期望、老師的囑托,同學們的鼓勵,我就咬緊牙、硬著頭皮堅持,決不能給工商大學丟臉抹黑。連隊領導、老兵們也時常用軍人的責任感、榮譽感、使命感來激勵我們,如今我已經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軍人并深深的愛上了這份職業。
在談及在部隊最大的收獲時,陳明福答到“我感覺自己在思想上和行為上都比以前成熟了許多。”“我有時間會抽空看一看英語,返校后我想抓緊時間、盡快完成學業,現在工作挺難找的……”,以往那個充滿迷茫、困惑、不知何去何從,從未想過未來的孩子,如今變得目標清晰了、明確了,開始考慮將自己未來職業規劃與學業規劃結合。
當問起學生在部隊都有哪些難忘的經歷時,王亞文說,有一次領導安全排他去押送、看守犯人。那時侯,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特別的謹慎小心,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而釀成大錯。
短暫的河南之行,欣喜的看到學生一年半來的成長與變化,自己也被他們不辱使命、踐行青春的正能量所深深感染!同時,這也為今后開展入伍宣傳、教育工作提供了生動、鮮活的素材,在對學生干部培養、教育,特別是責任意識的鍛煉培養提供了思路。
藝術與傳媒學院輔導員徐亮:不愛紅裝愛武裝
5月27日上午,我們一行7人前往河南省武警總隊慰問入伍學生鄧凱月和計信學院的張燕。河南省武警總隊文工團陳團長和鄧凱月的指導員等7人接待了我們??傟狀I導對張燕和鄧凱月在部隊的優秀表現給予了高度贊揚。指導員帶領我們參觀了連隊宿舍和總隊警史館。鄧凱月和張燕宿舍整齊劃一,干凈明亮、尤其是方塊的被子,讓我們感到非常舒心和感動。初見鄧凱月和張燕時,覺得她們倆成熟了很多,兵味兒也濃了,警服穿在他們身上給人感覺是英姿颯爽、落落大方。
鄧凱月說:“部隊就是一個大熔爐,而且爐火特別旺。我自從踏進警營門,從里到外就變了一個人。人生最美是軍旅,軍旅最美新兵連。我在新兵的第八個月就擔任副班長,開始單獨帶班帶兵。”張燕在河南武警總隊也憑著自己優異的表現擔任了班長,張燕表示:“如果可以,我還想再當一次兵,真想把這身綠軍裝和榮譽穿一生一世。讓我的青春歲月里演奏終身難忘的青春戀曲,不要等到脫下這身綠軍裝時,有更多的遺憾,更多的懊悔。”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鄧凱月給我們一行人講解警史館,訓練有素的她講解具體到位,眼神交流,語言動作都讓我們感覺很專業。
此次河南慰問入伍學生之行讓我看到了我校入伍的學生在部隊表現普遍非常優秀,看到了學生在基層部隊是那樣的艱辛,更看到了他們在艱苦環境下表現出來的堅強、堅守和堅持。他們在部隊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做人做事,這些是在象牙塔里的學子們很難學到的。
經濟學院輔導員向小平:軍人的顏色永遠最美麗
作為一名從軍20年的老兵,部隊對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初入警營,整齊的營房、精神抖擻的戰士、“豆腐塊”般的被子是那么的熟悉而親切,響亮的口號聲不絕于耳。營房門口,看到昔日弱不禁風的學生們經過部隊的錘煉,如今變得健壯結實、兵味十足。曾經,來自河北農村的機械學院陳鐵剛同學見到老師就手足無措、不知所以。今天,他早早在外面守候、迎接我們,主動上前給我們撐起了雨傘,把老師手里的物品接過去,帶著我們去見部隊領導,自然而親切,身上早已不見了當年的青澀。曾經,來自海南天涯海角的經濟學院的王君同學,如今成了一名班長,舉手投足沉穩而不失活潑。他說,入伍之前因為路遠,沒能回家看看父母。第一年在部隊過春節,打電話聽著母親的哽咽,自己還笑著逗母親開心,然而放下電話卻潸然淚下。逐漸喜歡上了部隊的生活,緊張而充實。他還說,雖然這里有來自北京交大、中央財大等名牌大學的學生,但他靠自己的表現得到部隊首長認可,還擔任了部隊文書工作。而陳鐵剛也在部隊軍校預考中理論課成績排名第一。他們說,在這里,北工商是最棒的。他們鏗鏘的話語不禁使我有感而發:軍隊是個大熔爐,在這樣短暫的時間里竟能磨練出軍人最美的顏色。
軍人的顏色是什么?
也許有人會回答:“迷彩”。因為軍人身穿迷彩服訓練、行軍、作戰。整個隊伍最是因為那充滿迷惑和遐想的迷彩而顯得朝氣蓬勃、虎虎生威。迷彩更代表了軍營中豐富多彩的生活:刻苦的訓練,緊張的考核,輕松的娛樂,溫馨的關懷。
也許有人會回答:“綠色”。綠色,最樸素的顏色,代表了軍人踏實,謙遜的性格氣質;綠色,最有生機的顏色,沙漠會因為仙人掌的一點綠色,而煥發生機,那曾經荒蕪的南泥灣也因軍人的一抹綠而昂然生輝;綠色,最有希望的顏色,在大地震、大洪災時,人們最想最盼的不就是那綠色的子弟兵嗎?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軍人散發著綠色的氣息,撒播著綠色的種子,收獲綠色的果實。
也許還有人會回答:“紅色”。軍人最珍愛的東西是什么?是五星紅旗。抗戰時期,為了保衛一面紅旗,戰士們毫不猶豫地獻出寶貴的生命: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團火紅的期望,那是紅色的信仰。軍帽上那顆紅星會隨著時間流逝越發光亮,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答案是因人而異,豐富多彩的。而作為老兵,我認為軍人是什么顏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堅信:軍人永遠是最可愛的人,軍人的顏色永遠是最美麗,最鮮艷的!而今,2013年的大學生征兵入伍工作即將啟動,也希望更多有志大學生攜筆從戎,去軍營接受磨練,譜寫不一樣的青春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