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的推薦下,6月19日,我校自主創業的廣告設計專業2013屆畢業生劉偉接受了北京晨報《畢業季 · 創業記》特別報道欄目記者的采訪。現將部分內容轉載如下:
畢業季·創業記
——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調查
【內容摘要】:畢業季,除了與離別如影隨形的眷戀,不少同學感嘆,難逃“畢業就是失業”的魔咒。今年又被稱為應屆畢業生史上最難就業年,創業成了一些大學生的選擇。“
畢業季,除了與離別如影隨形的眷戀,不少同學感嘆,難逃“畢業就是失業”的魔咒。今年又被稱為應屆畢業生史上最難就業年,創業成了一些大學生的選擇。“青春”、“創業”這樣聽起來充滿活力而光鮮的詞語后也潛在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但,總要選擇,總要取舍,而且必須承擔。對于這些大學生創業者,沒有人能夠有百分之百地把握預測他們注定成功或難逃失敗。只不過,他們的“理想”和“未來”實在不能“圈養”,一定要出來闖蕩一圈。在這個瘋狂的畢業季,喧鬧中,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們都在訴說著關于“青春”與“未來”的故事,聽一聽,也許有你現在或是曾經的影子。
人物:劉偉 北京工商大學廣告設計專業
公司:北信國際傳媒有限公司
承載家族希望投身傳媒
堅信品牌的力量,看到網絡營銷的前景,從不害怕失敗的劉偉選擇了創業,他和自己的團隊都有些執拗:一定要做與眾不同的東西。劉偉認為創業是踐行對理想的諾言,盡管會遇到困難、爭議、甚至是失敗,但內心的想法一定要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傾訴。
不滿足給別人打工
劉偉公司的辦公地點是在一個五環邊上的二層寫字樓內。一進門,一張大桌子放在落地窗旁,窗明幾凈。往里走是一間更雅致的接待室,一張簡單的茶幾,上面放了一套茶具,旁邊的立柜中擺放了幾件雕塑和藝術品,劉偉更多的是在這里接待客戶。
一見面劉偉就遞給了記者一張名片:北信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裁。上面除了他的個人信息,還有公司的LOGO——NOR。“NOR,你知道什么意思吧?”片刻停頓后,他忍不住自己又說,“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呵呵,我們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做與眾不同的東西。” “我們還有兩個人入股,一位是我的同學,另一位是個投資人,現在有6位員工,全都來自中央美術學院或清華大學。”劉偉向記者介紹。
談到創業的原因,劉偉坦言“是沒有退路了”,他成長在一個比較傳統的家庭中,身上寄托了家族很多的希望。“有時壓力確實很大,我希望能夠使家族更加興旺。”“在一些大的廣告和公關公司的實習中,我基本可以獨立完成一個十幾萬或幾十萬的策劃案,但自己只能賺幾千塊的辛苦錢。既然我有這個能力,為什么不自己干?”劉偉在實習中不斷積累經驗,并發現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中小企業沒有品牌策劃和網絡營銷的概念,他確信這就是商機。
高考三次失敗不再懼怕失敗
在公司的業務推廣策劃書上,定位是“品牌網絡推廣專家”。“現在沒有哪個企業不需要創立品牌,不注重品牌營銷的公司很難有長遠發展。”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劉偉和他的團隊開始建立一套全面的專業托管型品牌網絡策劃系統。
今年年初,劉偉和他的團隊就開始著手公司事宜,到目前為止接過兩份案子。“我們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太多的案例給別人看,自己的品牌還遠不能和那些大的公司比。人家會問我們‘我憑什么相信你們能做好’。”劉偉認為這也是初創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用質優價廉的產品和真誠的服務拓展客戶群,積累資源。
對于失敗,劉偉從開始決定創業的時候就做好了承擔的準備。“我經歷過三次高考,要說失敗也算經歷過了。但自己調整得還不錯,絕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一蹶不振了。” 如果公司真的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劉偉稱也不會離開這個領域,他堅信這個領域的市場空間。
“創業就是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外界展示的一條路。”劉偉信佛,并自稱有點兒精神依戀,他相信努力一定能換來成功。他最終的夢想是留下一個絕世的產品,就像iPhone。
■專家提醒
做有準備的創業者
對于大學生創業的問題,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齊慎表示,“在就業壓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我們社會是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年輕人創業有自身優勢,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并不算高,關鍵問題是想象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較大,準備不足。”
齊慎表示,大學生創業有敢闖敢拼、創意新穎等優勢,但也有資本、經驗、人脈等不足的劣勢。他建議大學生創業要做有準備的人,首先是對行業要有認知,在大學期間就要提前去實習和考察,了解行業的現狀,找到自己在行業的立足點。其次是要組建好團隊,很多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團隊組建不科學規范,這直接會導致公司的運營和管理散亂。第三是要對市場有了解,找好自己的贏利點,要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一些創業項目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的原因是他的市場需求是靠想象的,產品過于花哨和理想化。“一般比較成功的大學生創業項目都是從大學期間就開始準備的,如果到畢業了再一拍腦門說要創業,成功的幾率不會很高。”
齊慎特別強調,大學生創業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而不是求大。因為大學生創業各種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一般產品或服務的規模和運轉周期不要很大,否則難以操控。對于大學生創業失敗,齊慎表示,即使失敗那也是人生中很寶貴的財富,大多數人都沒有。而且年輕就是資本,以后還有很多機會,關鍵是做好總結。(文章來源: 北晨網)
本期策劃劉瑩
本版撰文晨報首席記者 王彬
實習生陳冬菊(我校新聞學專業2013屆畢業生,日出工商記者團記者)
新聞鏈接:http://www.morningpost.com.cn/xwzx/tbbd/2013-06-19/462805.shtml